指导培训

随物婉转,与心徘徊——用象征手法写状物作文

时间:2020-11-11 15:04:00   作者:开心作文   来源:朔州日报小记者编辑部   阅读:888   评论:0
内容摘要:随物宛转,与心徘徊——用象征手法写状物作文山西省朔州市应县 刘仲清状物作文,就是让同学们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去描绘、刻画这些物体,表达出我们的情感。状物作文训练能够培养和提高同学们观察事物、认识事物、感知事物的能力。所以状物作文是中小学作文训的重要内容之一。首先我们要明白状物类文章写......

随物宛转,与心徘徊

——用象征手法写状物作文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   刘仲清

状物作文,就是让同学们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去描绘、刻画这些物体,表达出我们的情感。状物作文训练能够培养和提高同学们观察事物、认识事物、感知事物的能力。所以状物作文是中小学作文训的重要内容之一。

首先我们要明白状物类文章写什么?物,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动物,如猫、牛、马等;一类是植物,如花、草、树等;还有一类是静物,如书、文具、玩具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物品。

然而,“状物不状无情物”,写状物作文,不仅要写清楚这个动物,植物,或者物品本身是什么样的,还要通过所写之物表达作者的感受、情感、意义等,也就是要做到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这是状物作文最需要注意的地方。

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其中一个方法就是使用象征手法。现在,就让我们向现当代著名作家茅盾先生学习这一方法。

白杨礼赞

茅盾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礼赞就是崇敬、赞美的意思。文章一起笔,就直接点题,抒发了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这样直接抒情,语义明确,表达效果明显,也容易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第二段,作者笔锋一转,不写白杨树,开始描绘黄土高原景色。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道: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绿的是麦田,而且“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些描写给我们画了一幅辽阔平坦、色彩靓丽的高原风景图,既给全文营造了一个大背景,又为下文白杨树的出场做了铺垫。

接着作者再次一转,用反问句引出另外一种感受——看久了,也许会有单调、厌倦之感。在人们思维厌倦的的时候,文章的主人公——白杨树出场了。)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就在这样雄浑、广阔、单调的大背景下,白杨树正式出场了。刹那间,猛抬头看到了前方像哨兵傲然耸立的几株树木,顿时使人的情绪从恹恹欲睡中惊醒过来。读者的注意力也由高原转向了远处的树木,但作者在这里并没有直接说那些树就是白杨树,而是写“我”情绪的转变——惊奇地叫了一声。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注意力抓住了。)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这一句独立成段,既回答了上文的“惊叫一声”,又引起了下文。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仔细观察是写好状物类文章的第一步。所以,要想把状物作文写好,我们就必须做一个“有心人”,全面仔细地观察我们要写之物,从它的外形、颜色、声音、气味和姿态等不同方面加以观察,从而写出它的特征。

同时,描述一个事物时还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写动物可以按照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与人的关系这个顺序来写。写植物时,可以按照枝干(茎),叶子,花,果的顺序描写。写静物的时候可以按照由整体到部分,由外到内,由外形到用途的顺序写。

这一段对白杨树的描写就很好地体现了上面说的两点。写了白杨树的外形——主干、枝丫、叶片、外皮。分别用“绝无旁枝”“绝不旁逸斜出”“微微泛出淡青色”等词语来描写白杨树的外在美,最后两句概括白杨树的气质和性格,突出它的正直、坚强、倔强和不畏风霜——这是白杨树的内在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再次独句成段的一句话点明文章中心,和第四段相呼应,看似重复,其实语意更进一层,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更加强烈。)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接下来,作者用拟人和对比的手法,进一步给白杨树以高度的评价。两个“没有……”似乎要否定白杨树的美,这是欲扬先抑。“但是……”一转,变抑为扬,否定的是好女子,但肯定的却是“伟丈夫”。以此对比,突出了白杨树的与众不同。由赞美树到赞美人,过渡非常自然。)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我们不是为了状物而状物,要在描写事物的过程中倾注自己的感情,或者在状物中穿插议论,也可以在状物的基础上直接抒情。最后两段,在完成对白杨树形象刻画的基础上,展开议论,进一步强调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又一次说明赞美白杨树的原因,点明了主题。)

学生例文

梅花

山西朔州应县三小六年级    李佳丽

花的世界,绚丽多彩,开放着争奇斗艳,多姿多彩的花儿——有出泥而不染的荷花,有婀娜多姿的水仙,有雍容华贵的牡丹,有沁人心脾的菊花。但我最喜欢的是独傲霜雪的梅花。因为她不仅是美好的象征,更是顽强不屈的代表。

(评:在排列式的对比中引出所要描述对象。花的世界色彩斑斓、多姿多彩,但是小作者只喜欢独傲霜雪的梅花。在文章开头直接点题,直抒胸臆,就像《白杨礼赞》的开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奶奶家的院落里就种着一棵梅花树,每到冬季,各种花儿都枯萎了,就连院子里的树木也开启了冬眠模式,大地到处是一片枯寂。这时候,只有不畏严寒的梅花抖落身上的风霜傲然地盛开着,于是这些零星的红色就点缀着院子,给荒凉的冬天带来了无限的生机。

(小作者在这一段没有直接描写梅花的外形特征,而是写了冬天特有的景色——花儿凋谢了,大树抖落了身上树叶,大地到处一片枯寂,这样安排是为了下文梅花的出场做好铺垫。万物都已经枯萎了,那么梅花呢?它不仅没有枯萎,还傲然地盛开着,给这荒凉沉寂的世界带来了生机。在对比中就凸现出梅花与众不同的品质。)

当你漫步到它的身旁时,映入眼帘的是挺立的枝干,含苞欲放的花儿,红红的花瓣环绕着嫩嫩的花蕊,既像一位国王被成千上万的护卫保护着,又像母亲开心地抱着怀里的婴儿。细细的花蕊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色,丝丝缕缕,挨挨挤挤。只要你走近她,你的眼光就不愿意再离开她。

(这一段主要写了梅花的外形特征,而且按照一定的顺序写起——枝干、花儿、花蕊。给我们介绍了梅花的外在美。同时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梅花写得具有了生命,形象可感。很有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的风格。)

梅花不仅十分美丽,也十分坚韧。即使冬天的风再冷,雪再大,它们也从不害怕,更不会畏缩,始终昂起高高的头面对风寒,令人不由得会肃然起敬,多么顽强又让人敬佩的花啊!

(不仅……也……承上启下,由梅花的外在美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它的内在品格美,此处点明了小作者之所以爱梅花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外在形象好看,更是因为梅花面对严寒顽强不屈的品质。)

记得有一次,外面下起了大雪,我们隔着窗户,望着一片片如棉花般厚的雪,似乎整个世界都已变成了白色的。我触碰了一下飘落在阳台上的雪,立刻便有了一股冰凉的感觉传递到心底,我和哥哥很想出去玩雪,感受一下冬天特有的寒冷。

我们穿上鞋子,戴上手套,兴冲冲地跑了出去,到了院子里,我们疯狂地玩着各种雪天的游戏。这时我的注意力被一簇簇红色的梅花吸引住了。我好奇地停下了脚步,走近她,仔细地端详着。在白雪的衬托下,它们显得更加的明艳了,娇艳欲滴。它们的形状看上去好似小猫、小狗的爪印,成三瓣状,闻上去有一股淡淡的幽香,香气透鼻,直入肺腑。为什么梅花在大雪中却依旧开得这么美呢?

(这里结合自己的生活实例去写,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感,更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同时也拉近了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记得以前我们讲过,在写景或者状物作文中如果你能加入自己生活中的小事例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这样的方法要比简单的说教强多了。小作者这一点做得很好。)

正当我沉醉其中的时候,妈妈让我们回屋子吃饭。我依依不舍地回到了房间。心里却为院子的梅花担心着,如果雪继续地下,梅花会不会被冻死呢?会不会像其它的花一样凋谢?

(两个问句是问自己也是问读者,给我们留下了待解的悬念。)

第二天一早,我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去院子里看梅花,一半是担心,一半是想要验证前天的想法。但令我意外的是经过了一夜风雪的摧残,梅花依然傲立在那里,像一位不屈的战士,骄傲地守护着它的美丽。我惊呆了,不由地对梅花产生了一股敬佩之情,敬它那顽强的意志、不屈的品格。

(此处,通过小作者的眼睛,告诉我们寒梅傲雪并不是传说,而是真实的发生在我们眼前的事情。由此,对梅花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对梅花的品格做了进一步的赞美。)

三九严寒任凭风霜雪打,寒梅傲雪依然挺立枝头。从不低头弯腰,也不孤高自傲,用它那高洁质朴的品格涤荡着人们的心灵,陶冶着人们的情操。它教会我们遇到困难要顽强不屈,经历再大的挫折也要傲然挺立。

就让那些喜欢牡丹的人赞美它的雍容华贵吧。我要高声地赞美这不屈的梅花!

(收尾有力,照应前文,再次点明中心。由梅花的顽强不屈的品格进一步上升到做人做事的哲理。)

总评:这篇文章对梅花外形的描述比较少,相反用象征手法大篇幅地去写梅花不畏严寒,傲然挺立的高贵品格。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梅花高贵品格的赞美之情,使文章的内涵丰富而深刻!可以说是一篇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佳作。这一点和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的象征手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从结构上说,《白杨礼赞》开头直接抒情,中间荡开一笔,先写西北平原的大背景,然后再安排白杨树出场,接着写了白杨树的外在美,最后由外在美转为内在美,以物喻人,表达了对西北平原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李佳丽的《梅花》也是这样,先直接点明在众多的花中只喜欢傲雪的梅花,接着也描写了梅花生长的大背景——大雪纷飞,万物枯萎的冬天,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梅花出场了。然后描写了梅花的外在美,最后由外在的形象上升到内在的品格,告诉我们要学习梅花顽强不屈的精神。

从语言上说,两篇文章都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要描写之物写得活灵活现,生动可感。从表现手法上说,两文都使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以物喻人,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联系电话:13546095296   


相关评论
朔州日报小记者网版权所有 | 地址:朔州日报办公楼105室 | 山西朝阳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网站公众号:xjizhe    投稿邮箱:xjizhe000@163.com    点击查看网站统计数据
  晋公网安备 14010502050898号  晋ICP备2020011647号-1